请输入关键字

实践教学管理 regulations

>实践教学管理

兰州财经大学关于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

作者: 时间:2017年10月09日 16:38 浏览量:

兰财大校发〔2016373  

 

实验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是巩固学科知识、训练专业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教学管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验教学工作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规范实验教学环节,加强实验课程教学计划管理  

1.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和实施。实验课教学大纲是实验教学质量管控的重要依据。无论是独立开课的实验教学课程,还是非独立开课的实验教学环节,均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实验课大纲需对课程性质、目的、实验内容、实验项目、授课方式和授课进度做出明确规定。各系(教研室)应根据实验课程教学大纲,集体制定实验课程教学计划,明确实验项目、实验类型和教学方式。各实验指导老师需领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按授课大纲和授课计划组织实验课教学。  

2.认真备课,形成完备的实验课程教案。教案是教学组织的路线图,备课是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实验课任课教师应根照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确定学生在知识技能、实验过程方法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重视实验教学设计,细化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和手段,形成完备的实验教学方案。备课应结合教学内容做一定的实践实验调查和准备,将教学内容设计为实验模块或实验项目。备课应坚持整、分、合的原则:既要在系(教研室)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整合各实验教学知识体系,形成完备的实验模块和项目,又要依据实验课程和专业特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实验项目和内容符合实际应用,形成实验项目主辅同列、实验内容层次迭进、教学方式自由拓展的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教研室活动。深入开展以实验教学为主题的教研室活动是促进实验教学经验交流的重要途径。各系(教研室)每学期应制订不少于3次的实验教学教研室活动计划。实验教学教研室活动应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经验交流、互帮互学、教学竞赛、教学观摩等形式,围绕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制订、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集体备课等内容展开。实验教学教师与理论教学教师应加强交流,主动衔接教学内容,寻求二者的结合点。各系(教研室)应做好实验教学教研室活动记录,作为教学检查和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二、创新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内容和过程管理  

4.进一步加强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建设。要以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跨专业综合实验、创新创业实验等5大教学模块为基础,设计跨学科、跨专业、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开放性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公共基础实验要通过网络辅导、虚拟实验教学和自主实验学习,培养学生的认知操作能力,掌握基本实验方法;专业基础实验和课程综合实验要结合专业特点,以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教学为主,通过常规实验学习、课堂实验分析,形成专业运用能力;专业综合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通过VBSE模拟、仿真电子沙盘等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应用性学习,提升综合运用能力;创新创业实验通过企业运营实习、创业与职业培训、项目导入学习,塑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5.推进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以实验项目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按照认知与验证的基础型实验综合与设计的提高型实验创新创业的研究型实验的教学层级,通过实验教学,将知识传授、专业训练与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遵循传统,按既定实验教学方案组织认知型、验证型实验,训练动手能力;又要任务驱动,设计更具开放性、广泛参与的实验项目和课题。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预习相关知识,针对实验项(题)目明确实验思路、提出实验方案和实施步骤,验证结果或解释现象,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细化实验教学过程组织。实验指导教师课前要提示并组织学生预习实验指导,上课时指导老师应先对实验原理、步骤、基本方法和操作要求做讲解,明确实验的目标和要求,然后按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有序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能,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实验课结束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总结,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实验课后指导教师应评阅实验报告,并将其作为学生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课程结束后,实验报告作为教学档案提交学院(部)存档。  

三、提高教学能力,加强实验课师资队伍建设  

7.落实主讲教师负责制,组建实验教学团队。各学院(部)应落实实验课程主讲教师负责制,由主讲教师专门负责实验教学课程建设,围绕主讲教师组建实验教学团队。主讲教师应由责任心强、实验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技术职称专业教师担任。主讲教师及其教学团队每学期至少指导一门实验课,并经常深入实验室(中心)调研实验课程开课情况,及时掌握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态,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提升实验课教学效果。  

8.加快双师型师资培育。学校及各学院(部)要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之中。通过自主培养、外聘引进,造就一支既熟悉理论、又精通实践的复合型实验教师队伍。要定期选派青年教师到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第一线学习锻炼。应定期聘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实验课教师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9.实施新开课教师、优秀硕士研究生助课制度。新开实验课教师在开课前一学年必须担任相同课程的助课任务,辅助实验指导教师完成授课任务。学院(部)也可酌情选拔适量品学兼优的同专业在校研究生担任助课任务。助课任务包括批改实验报告、实验辅导答疑、参与编写实验案例等。通过助课工作,让新开课老师熟悉实验课程的教学组织流程,积累教学经验,为新开实验课做好准备。  

四、加强实验教学督导,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10.加强实验课程教学督导。学校和学院(部)领导要经常深入实验课堂听课,教务处要跟踪调研各学院(部)实验教学组织情况,掌握实验教学一线情况,科学评估教学效果。高教评估中心及学校督导组要加强对实验课程的检查督导。一方面要重点检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课堂纪律和师生出勤等情况,推进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另一方面,要指导实验课授课教师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要切实解决实验课教学满堂灌、填鸭式教学的错误做法,杜绝将实验课程按照理论课程讲授。强调通过实验项目组织教学内容,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和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到试验中来,使学生在思维创新、意识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得到锻炼。  

11.建立并完善独立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实验课程成绩评定标准及办法,把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应采取自主性实验设计、案例分析、专题调查研究、综合性实验操作、模拟训练等方式,重点考察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期末综合成绩评定应加大出勤、实验课程学习态度在总成绩评定中的占比,全面综合的考察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五、加强实验课程教学设施建设和运营  

12.加强实验室(中心)软硬件的维护更新。实验课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和顺畅运营是实验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学校和各学院(部)要通过购买、自主研发、租用等多种形式补充和更新实验教学软硬件,建立长期、稳定运营的实验教学设施,保障实验教学顺利进行。实验课程指导老师、实验室(中心)技术服务人员应加强对学生实验课程的安全教育,规范操作实验设备和实验软件,为实验教学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13.统筹管理,资源共享,实现实验室对学生开放。实验课堂是实验教学的主阵地,课后练习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补充。学校所有实验室(中心)应定期向开课班级开放,允许学生在指导老师、技术服务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开放创新性实验和实验课后训练,巩固实验教学成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学校大力提倡学有余力的学生自选实验课题或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和技术开发项目,并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训练。对于完成创新性实验并取得实际业绩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学分,教师亦可获得适当的工作课时。  

 

Copyright © 2018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All Rights Reserved   陇ICP备 17000646     甘公网安备 62010002000213号